×

我也遇到过,气死了...

  2023年10月16日,张某加了一个陌生微信好友,对方称可以给张某提供兼职工作,并发来二维码。张某扫码后下载了一个陌生软件,软件中的助理将张某拉入群聊,群里全是兼职刷单任务。张某按要求完成几个简单任务,获得十几元返利,随后助理称给张某提供“认购”任务,收益20%,同...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加入1229人围观

普法案例

保险柜撬不开放弃盗窃的是否属于犯罪中止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9 评论0
法律咨询解答 保险柜撬不开放弃了的,不属于犯罪中止,属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而保险柜撬不开属于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放弃犯罪,这是犯罪未遂。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普法案例

非法入侵民宅立案标准新规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8 评论0
律师解答非法入侵民宅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立案标准是: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经要求或教育仍拒不退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全;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毁损、污损或搬走他人生活用品,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

普法案例

非法侵入住宅罪是自诉还是公诉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105 评论0
律师解答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案件可以自诉,也可以公诉,如果人民检察院对案件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应当对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自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

普法案例

杀害敲诈人会判多少年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111 评论0
法律咨询解答 只要杀了人涉及故意杀人罪,正常判刑应该会判终身无期徒刑到死刑或死缓,没有多少年的概念。被敲诈勒索应该立即选择报警,由警察处理,而不是用犯罪手段报复。而敲诈人会被判敲诈罪,会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普法案例

犯罪未遂是什么对于未遂犯,应当如何处置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101 评论0
律师解答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对于未遂犯的处置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未遂是犯罪的特殊形态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

普法案例

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什么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108 评论0
律师解答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进行犯罪预备时的心理特征。犯罪预备的行为人,在形成犯罪意向后,会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拟订犯罪计划,准备实施犯罪所需的物品,选择共同犯罪人,调查犯罪对象的踪迹,观察犯罪场地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普法案例

无罪推定原则和疑罪从无是什么意思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115 评论0
律师解答无罪推定原则的意思是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疑罪从无的意思是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就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

普法案例

犯罪中止可以不判刑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117 评论0
律师解答犯罪中止可以不对其判刑。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普法案例

犯罪中止可以不判罪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7 评论0
律师解答犯罪中止不可以不判罪,但是可以不判刑。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