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法案例

非法侵入住宅罪是自诉还是公诉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8 评论0
律师解答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案件可以自诉,也可以公诉,如果人民检察院对案件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应当对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自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

普法案例

杀害敲诈人会判多少年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4 评论0
法律咨询解答 只要杀了人涉及故意杀人罪,正常判刑应该会判终身无期徒刑到死刑或死缓,没有多少年的概念。被敲诈勒索应该立即选择报警,由警察处理,而不是用犯罪手段报复。而敲诈人会被判敲诈罪,会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普法案例

犯罪未遂是什么对于未遂犯,应当如何处置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7 评论0
律师解答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对于未遂犯的处置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未遂是犯罪的特殊形态之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三

普法案例

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什么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3 评论0
律师解答犯罪预备心理的含义是:犯罪人在实施犯罪前进行犯罪预备时的心理特征。犯罪预备的行为人,在形成犯罪意向后,会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拟订犯罪计划,准备实施犯罪所需的物品,选择共同犯罪人,调查犯罪对象的踪迹,观察犯罪场地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普法案例

无罪推定原则和疑罪从无是什么意思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103 评论0
律师解答无罪推定原则的意思是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疑罪从无的意思是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就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

普法案例

犯罪中止可以不判刑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9 评论0
律师解答犯罪中止可以不对其判刑。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普法案例

犯罪中止可以不判罪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5 评论0
律师解答犯罪中止不可以不判罪,但是可以不判刑。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

普法案例

非法持有国家机密案件罪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9 评论0
律师解答刑法没有非法持有国家机密案件罪,只有非法持有国家机密文件罪,其刑事责任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持有属于国家机密的文件,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是非法持有国家机密文件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二条 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普法案例

不是恶势力成员犯寻衅滋事怎么判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8 评论0
法律咨询解答 不是恶势力成员犯寻衅滋事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普法案例

扰乱公共秩序罪有案底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8 评论0
律师解答刑法没有扰乱公共秩序罪,只有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会有案底。案底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经过审判之后成立犯罪的行为记录。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构成犯罪,所以会留下案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冲击国家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