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遇到过,气死了...

  2023年10月16日,张某加了一个陌生微信好友,对方称可以给张某提供兼职工作,并发来二维码。张某扫码后下载了一个陌生软件,软件中的助理将张某拉入群聊,群里全是兼职刷单任务。张某按要求完成几个简单任务,获得十几元返利,随后助理称给张某提供“认购”任务,收益20%,同...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 加入1080人围观

普法案例

拿双倍借条起诉是否算虚假诉讼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0 评论0
法律咨询解答 捏造双倍借条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算虚假诉讼。行为人构成虚假诉讼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普法案例

拒不执行判决罪一般判几年?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3 评论0
法律咨询解答 犯本罪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普法案例

共同抢劫犯罪中加重情节如何去认定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2 评论0
律师解答共同抢劫犯罪中加重情节的认定:1、为抗拒抓捕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拒捕;2、在共同抢劫中致人死亡的;3、共同抢劫救济物资的;4、共同抢劫中持枪抢劫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普法案例

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刑法释义是什么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9 评论0
律师解答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的刑法释义: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高空、井下作业,或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四条 之一 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

普法案例

卡借给别人诈骗了要坐牢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8 评论0
律师解答卡借给别人,而借款人用卡进行诈骗活动的,如果出借人不知道其是要进行诈骗活动,不会坐牢;如果出借人知道对方借卡是用于诈骗活动,且对方的诈骗数额较大构成了诈骗罪,则出借人会与诈骗人构成共同犯罪,可能需要坐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普法案例

刑事案件当事人跑了会抓家里人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1 评论0
律师解答刑事案件当事人跑了不会抓家里人,刑事责任是不会连带的,每个人都独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般情况下,被刑拘的人在逃的,公安机关一般会找上家门进行调查,但不会对其家人采取强制措施,除非家属进行了窝藏或包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

普法案例

网络诈骗多久举报有效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0 评论0
律师解答网络诈骗无论多久举报都是有效的,但是建议受害人受到诈骗之后尽早报警,这是为了警方更好的调查取证,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证据容易灭失。若是超过了刑法中的追诉时效,则不再追诉。诈骗数额较大的,追诉时效是五年;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是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追诉时效是十年;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是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追诉期限是二十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普法案例

餐饮店偷税漏税会如何处罚,餐饮店偷税漏税标准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1 评论0
餐饮店偷税漏税的处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

普法案例

判缓刑通知家属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1 评论0
律师解答判缓刑不通知家属,一般情况下,判缓刑通知被告人即可,但宣告缓刑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时,司法行政机关一般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家属作为矫正小组成员签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