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公民的身份信息都已经被随处买卖了,我在想骗子是怎么知道受害者的身份证和手机号...

即使事情已过去一个多月了,但当50多岁的梅女士(化名)回忆起她的这段受骗经历时,还是能从电话中清晰地听出她语气中的焦躁不安。根据梅女士的讲述,她遭遇的正是网上流传的“百万保障”骗局。不同之处在于,这次骗子更加贪婪无度,不仅骗走了她的几十万存款,还诱导她借了5万元网贷,且一并卷走。...

还有 1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1416人围观

普法案例

农村养牛棚会强拆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4 评论0
律师解答农村养牛棚违建的会强拆,同时强拆程序必须合法。违章的养牛棚不合乎法律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拆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四十四条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

普法案例

开庭后多长时间出判决结果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6 评论0
法律咨询解答 开庭后多久出判决要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来分析。 一、刑事案件: 1、一审普通程序一审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 二、民事案件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结案,普通程序六个月内结案。 1、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

普法案例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有哪两种救济途径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79 评论0
律师解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的两种救济途径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

普法案例

如果老板不发工资怎么办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8 评论0
律师解答老板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讨要工资:与单位协商;向工会求助;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

普法案例

劳动仲裁社保补偿有时效吗,劳动仲裁的事项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2 评论0
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劳动仲裁社保补偿有时效吗,劳动仲裁的事项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劳动仲裁社保补偿有时效吗 申请劳动仲裁是有时效的,仲裁时效期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在一年内提出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继续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普法案例

第三人可以上诉吗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2 评论0
律师解答第三人可以上诉。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九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

普法案例

给别人做假的证明违不违法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2 评论0
律师解答给别人做假的证明违法。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比如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这些是指非法制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任何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都会影响其正常管理活动,从而破坏社社会管理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普法案例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90 评论0
律师解答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为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已满十二不满十四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不满十六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普法案例

不负刑事责任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区别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75 评论0
律师解答不负刑事责任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区别主要是适用情形不同。不负刑事责任适用于行为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具有刑事能力的情形;而不追究刑事责任通常适用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等情形。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

普法案例

精神病二级残疾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浏览89 评论0
律师解答精神病二级残疾根据情况确定是否负刑事责任。如果在犯罪时精神正常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犯罪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犯罪时,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