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挪用公款的行为都构成犯罪。因此,确定挪用公款罪与非犯罪行为的界限,关键在于挪用公款行为是否属于挪用公款罪的范围。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职务犯罪律师一起看看吧。
具体来说,就是要看该行为是否属于下列挪用公款法律行为的范围,是否构成犯罪,其他挪用公款行为除此范围外,应视为挪用公款的一般非法行为。以下挪用公款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执行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单位资金用于个人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挪用单位资金大量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
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受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自有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给他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或者从事非法活动。
国家管理工作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技术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信息使用,进行一些非法经营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组织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救灾、紧急救援、防洪、特别护理、扶贫、移民、自用救济等资金的行为:
在确定挪用公款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时,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考察行为人是否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范畴。如果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一个,行为人就不能成为侵占罪的主体。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应当严格依照法律予以确认。
2.审查行为人是否有挪用公款行为,是否在依法履行公务过程中发生挪用公款行为。
3.考察挪用公款是否具有三性。也就是从事违法活动,从事营利性活动,超过三个月不还。
4.考察所挪用的款项管理是否可以属于企业公款使用范围。这里的公款作广义进行解释,既包括中国货币,也包括有价证券和特定款物。
5.对于营利性和不可退还的挪用,应当审查挪用的公款数额是否在较大幅度的范围内,即1万元至3万元。 其中,公款金额不包括挪用时至犯罪发生前期间的利息;收益金额不影响确定获利目的;犯罪发生后行为人是否主动返还公款,不影响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但返还赃款行为可作为量刑情节。
6.非法挪用公款的数额和时间没有限制。同时,违法活动一般是指一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命令、规章的活动,不论违法活动是否已经完成,只要犯罪人利用挪用公款从事违法活动,即被视为非法挪用公款行为。
7.挪用公款罪的贪污者和使用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但不影响挪用公款罪的认定。
总之,在挪用公款罪与非挪用公款罪中,应当考察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是否属于挪用公款罪的范围,是否符合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挪用公款未遂问题包括两种情形:
(1)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虽已着手实施挪用公款罪,但未能挪走公款。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
(2)行为人已将公款取走,但出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予使用。这种挪用行为实际上已经侵犯了公款的所有权,应当按照侵占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个问题的讲解暂时到这里,总的来说,违法活动一般是指一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命令、规章的活动,不论违法活动是否已经完成,只要犯罪人利用挪用公款从事违法活动,即被视为非法挪用公款行为。我们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大有裨益,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如果您还有更多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的职务犯罪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