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继承是我国的一种继承方式,也是许多人选择的一种遗传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安排自己的合法财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未来的继承纠纷。所以遗嘱未经公证仍然有效?关于这个问题的更多信息,快来和遗嘱继承律师一起看看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人对于私有财产的自由处分意识不断提高,婚育观念也发生一定变化,因而,民法典对于继承部分的修改显然着力甚多,尤其是遗嘱继承中的诸多新规颇受热议,譬如录像遗嘱、打印遗嘱等新形式,“见证人”“宽恕”制度等新制,以及“遗嘱最新第一”的效力原则等,无不对今后遗嘱继承法律实务产生颇为深远的影响。
根据《继承法》第五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只要遗嘱是真实的,就有法律效力,但不一定要经过公证的遗嘱才有法律效力。
遗嘱不需要进行公证也能发生相关法律制度效力,公证人员只是加强了遗嘱的效力,只要通过遗嘱是被继承人真实的意思就是表示,如果我们不是自书遗嘱,符合了要式条件就发生发展效力。
小编补充:
遗嘱是公民在死亡前处理其全部财产和其他事务的行为,在死亡后具有法律效力。 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遗嘱人的申请,证明遗嘱的订立行为真实、合法的行为。 经公证的遗嘱一般不得更改或撤销。 如果同时存在多个遗嘱,以最终公证为准。 办理遗嘱公证应注意的问题:
(一)遗嘱是立遗嘱人的单方面法律行为,必须由立遗嘱人亲自到公证处办理;。行为能力不能立遗嘱,而且只有经法定代表人同意并根据其能力立遗嘱的行为能力才有效。
(二)遗嘱人应当到遗嘱行为发生地或者遗嘱人住所地的公证处办理公证。遗嘱人处分的财产必须归遗嘱人所有,其财产范围包括动产、不动产和其他有价证券。立遗嘱人可以要求证人到场。
(三)申请通过遗嘱公证人机制应当进行提交的文件系统包括:①立遗嘱人的身份可以证明,如身份证、户口簿等;②立遗嘱人处分的财产以及所有权的证明;③遗嘱的草稿等。
(四)立遗嘱人遗嘱的内容,公证人应当保密。
遗嘱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条件的,具有法律效力。此时是否公证并不影响遗嘱的效力,当然如果遗嘱被公证只会增强遗嘱的效力。在现实中,由于继承纠纷发生较多,为了避免将来发生纠纷,最好对其进行公证。
遗嘱继承律师讲解的上述内容皆较细致,能有效地避免日后的利益发生冲突。如果您还有一些其他国家关于我国遗嘱方面法律规定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咨询遗嘱继承律师,我们有专业的律师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