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的概念有何不同?诈骗罪辩护律师教您辨别

反诈斗士 反诈斗士 发表于2024-01-05 17:23:19 浏览8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侵权法中的欺诈主要承担违法责任,法律行为制度中的欺诈主要体现行为的效力,而合同民事欺诈属于后者。那么对于相关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和诈骗罪辩护律师一起看看吧。

  一、合同进行民事法律欺诈的概念

  我国传统民法及合同法等法律条文中对欺诈均作出了一些相关的规定。最高法在《民法通则》第 68 条中规定,行为人主观故意编造虚假新闻事实或隐瞒自己真实发展情况,导致管理相对人陷入一种错误并做

  如果有虚假迹象表明该行为是欺诈行为,其次是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第49条,其中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服务或货物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要求赔偿时,赔偿金额应为消费者接受服务或购买货物价格的两倍。

  最后,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中,行为人以胁迫或者欺诈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造成合同国家利益损害的无效;第五十四条规定,受害方可以胁迫或者欺诈手段要求变更或者取消行为人违背自己意愿订立的合同。学者们对欺诈的认识也从多个方面和角度进行了阐述。童柔教授认为,欺诈是指行为人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错误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王黎明教授认为,欺诈是故意捏造事实或者隐瞒事实,以诱使对方犯错误的意图表现。从以上立法规定和理论界定,都可以突出欺诈行为的特点和构成。

  民事欺诈以是否侵权来划分,包括侵权法上的欺诈和法律行为制度上的欺诈。侵权法中的欺诈主要承担违法责任,法律行为制度中的欺诈主要体现行为的效力,而合同民事欺诈属于后者。一方面,民事欺诈通过签订和履行合同使其行为合法化;另一方面,通过骗取财物的手段,诱导对方做出不真实的表示。它违背了诚实信用和意思自治,利用合同获取非法利益,掩盖了对方的侵权性质。

  二、合同诈骗罪的概念

  合同诈骗罪主要包括一个广义的合同诈骗罪与狭义的合同诈骗罪。该罪广义的表述为以诈骗技术手段进行骗取他人的人财物的犯罪;而狭义的合同诈骗罪特指我国刑法第 224 条之规定,指以非法占有为自己目的,使用网络欺骗方法手段,在签订、履行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存在较大的行为。

  当事人采取的方式是指下列情形:

  (一)以其身份或者虚假实体与他人订立合同;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证明文件为担保;

  (三)无实际履约能力的,首先是部分履行合同,诱使对方继续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

  (四)收取对方支付的押金、货款和其他财产后逃逸;

  (五)以“其他方式”骗取他人财产的一般规定。

  除了我国刑法第224条狭义上的合同诈骗罪外,利用合同诈骗他人财产罪的罪名也有多种,其中刑法第226条的欺诈罪和金融诈骗罪分别在第192条至第198条的8个罪名之一。Swindle 的合约诈骗罪、合约诈骗罪和金融诈骗罪可以合约诈骗对方的财产,但本条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刑法》第224条狭义的合约诈骗罪。

  从立法规定和理论概念上可以看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合同诈骗罪是合同民事诈骗罪的犯罪化,两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欺诈行为,二者在主观心理上都是故意的,合同民事诈骗只能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合同诈骗罪是对他人财产的最终诈骗行为,二者的区别也是相关的。

  这个问题的讲解暂时到这里,总的来说,合同诈骗罪行为人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就达到了很多值得科处刑罚不同程度,当诈骗行为使合同相对方公司陷入一种错误思想认识并交付财产,最终导致非法占有财物,其诈骗行为文化程度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危害性就决定需要由刑法来调整。我们正在建设法治社会,法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大有裨益,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如果您还有更多疑问,欢迎联系我们的诈骗罪辩护律师。

我要曝光我的经历

访客